代码审查清单
本文记录了一份通用的代码审查清单,可结合实际项目调整。
代码审查是保障代码质量的重要环节,以下是一份通用的代码审查清单,涵盖功能、可读性、安全性、性能、可维护性等多个维度,可根据具体项目场景(如前端、后端、移动端等)灵活调整:
一、功能正确性
- 代码是否完全实现了需求文档中的功能点?是否覆盖了所有场景(包括正常流程、边界条件、异常情况)?
- 逻辑是否严谨?是否存在逻辑漏洞(如条件判断遗漏、循环边界错误等)?
- 单元测试/集成测试是否覆盖关键逻辑?测试用例是否合理(包括正向、反向、边界值测试)?
- 与其他模块/系统的交互是否正确?接口调用参数、返回值处理是否符合约定?
二、代码可读性
- 命名是否规范?变量、函数、类、常量的命名是否清晰易懂,能否准确反映其含义(避免拼音、缩写不明确的命名)?
- 注释是否完整且必要?
- 复杂逻辑、算法是否有注释说明设计思路?
- 函数/类是否有文档注释(如参数含义、返回值、异常说明)?
- 是否存在冗余注释(如注释与代码完全重复)或过时注释?
- 代码格式是否统一?缩进、换行、空格等是否符合团队编码规范(可通过格式化工具保障)?
- 代码结构是否清晰?是否避免了过度嵌套(如多层
if-else
、循环嵌套)?是否通过拆分函数/类降低复杂度?
三、安全性
- 输入验证是否完善?是否存在注入风险(如SQL注入、XSS、命令注入)?
- 敏感数据(如密码、token)是否加密存储/传输?是否避免在日志中明文打印敏感信息?
- 权限控制是否严谨?是否校验了用户/角色的操作权限?
- 依赖是否安全?是否使用了存在已知漏洞的第三方库(可通过工具扫描确认)?
- 异常处理是否合理?是否避免将详细错误信息直接暴露给用户(如堆栈信息)?
四、性能与效率
- 是否存在明显的性能瓶颈?
- 数据库查询是否优化(如是否避免全表扫描、是否合理使用索引)?
- 循环/递归是否存在不必要的重复计算?
- 大数据量处理是否考虑分批、异步等方式?
- 资源使用是否合理?
- 是否及时释放资源(如文件句柄、数据库连接、内存)?
- 是否存在内存泄漏风险(如未销毁的定时器、全局变量无节制增长)?
- 网络请求是否优化?是否避免不必要的请求(如重复请求、冗余数据传输)?
五、可维护性
- 代码是否符合DRY原则(Don’t Repeat Yourself)?是否存在重复代码(可通过抽取公共函数/工具类优化)?
- 耦合度是否过低?模块/类之间是否存在过度依赖(如直接修改其他类的私有属性)?
- 扩展性是否良好?是否便于后续功能迭代(如通过配置、抽象接口替代硬编码)?
- 是否遵循团队编码规范/设计模式?是否与项目现有代码风格保持一致?
六、错误处理与健壮性
- 异常处理是否全面?是否捕获了可能的异常(如网络错误、数据格式错误)并进行合理处理(如重试、降级、友好提示)?
- 是否存在空指针/未定义引用风险?对
null
/undefined
的处理是否严谨? - 边界条件是否考虑?如数组越界、数值溢出、字符串长度限制等。
- 日志打印是否合理?是否包含关键操作日志(便于问题排查),且日志级别(info/warn/error)使用得当?
七、其他细节
- 是否删除了调试代码(如
console.log
、断点、测试用临时变量)? - 配置是否合理?是否区分了开发/测试/生产环境的配置?
- 代码是否兼容目标运行环境(如浏览器版本、Node.js版本、操作系统)?
审查建议
- 结合自动化工具(如ESLint、SonarQube、PMD等)辅助检查格式、潜在bug,聚焦人工审查逻辑和设计层面。
- 审查时以“帮助开发者提升”为目标,避免过度纠结细节(如命名风格争议),优先关注功能和安全性问题。